这背后也揭示了AI硬件的底层逻辑:没有人会为下一代计算中心买单,他们只会为AI硬件所带来的更好体验付费。
可穿戴设备AI Pin,是第一个明星AI硬件,由前苹果软件工程总监 Bethany Bongiorno和前苹果设计师Imran Chaudhri共同开发,曾拿下2.4亿美元的投资。
因为AI Pin足够酷,它几乎没有物理按键,用户只用语音、手势和触控就能控制Ai Pin。Ai Pin会通过激光投影将信息显示在用户的手掌上,显示分辨率为720P,所有交互内容由ChatGPT来进行回应支持。
毫不夸张的说,Ai Pin的用户体验甚至用糟糕来形容,长达5-10秒的响应时间、只有2-4个小时的续航时间等等原因,导致Ai Pin的退货率超过50%。
The Verge 获得的内部销售数据显示,从5月到8月,AI Pins 的退货数量超过了购买数量。
不久前,Ai Pin的制造商Humane被惠普以1.16亿美元收购,主要包括软件币游多设备兼容性、技术人员以及 300 多项专利。
伴随Humane被收购,Ai Pin也已经与Humane的服务器断开连接,所有的AI服务随之失效。这意味着,Ai Pin除了能显示剩余电量外,已经一无是处。
其故事始于2023年CES展的高光时刻:这一款设备拥有2.88 英寸触摸屏、可旋转摄像头和滚轮按钮,创始人吕骋以“大型动作模型(LAM)”为卖点,宣称Rabbit R1能通过语音指令无缝操作应用。售价199美元的Rabbit R1,预售即售出10万台。
然而,2024年上市后,用户发现其功能鸡肋,如无法打电线小时,且性能孱弱,更被曝系统实为安卓套壳,引发信任崩塌。尽管官方紧急转向开发“跨平台智能体”自救,但市场已对其失去信心。
最终,Rabbit R1在推出五个月后,10万注册用户中只有5000人每天还在使用。尽管创始人随后辟谣,R1的日活量并非5000,而是「每时每刻有5000个活跃用户」。
去年年初,美国AI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 AI宣布破产,其主打产品、面向儿童的情感支持机器人Moxie也将随之停止工作。
Moxie是一款旨在为儿童提供情感陪伴和社交互动的机器人,具备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功能,能够与孩子进行简单的对线元)。
先说成本,Moxie的单机成本超500美元,这极大限制了产品的定价空间和潜在人群。在用户体验上,Moxie与孩子的交互方式过于机械,深度不足。
正如Embodied CEO在关停声明中反思所说:“我们沉迷于让机器人‘更像人’,却忘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更像伙伴’。”
同样,美国Wonder Workshop也因为过度强调编程功能却忽视低龄儿童操作门槛,最终沦为“极客玩具”。
去年4月,根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此前披露的信息,苹果对Vision Pro的出货量预测,从最早时的70-80万下调至后来的40-45万台。
苹果当初许诺会推出600多个专属的应用和游戏。但根据数据公司Appfigures的数据,截至9月份,App Store约有1770款可用于Apple Vision Pro的应用。
其中只有34%的应用程序是专门为Apple Vision Pro,其余都是现有应用的移植版本,只是额外添加了空间计算支持币游多设备兼容性。而去年9月份仅有10个应用程序添加到Vision Pro应用商店。
去年10月,The Information援引多位供应链人士消息称,由于销量太低,苹果 Vision Pro 已经基本进入停产状态币游用户反馈渠道。
作为过去二十年最成功的硬件,手机几乎就是一个六边形战士,集体积小、更随身、智能化、交互自然等优势于一身,
很多AI硬件受限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很难做到性能和使用体验的平衡。比如,AI Pin看上去做了一些创新币游多设备兼容性,但并没有简化手机的交互,甚至还增加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基于激光投影的交互形态。
由于技术不成熟,这种看似新颖的交互形式,却给了用户糟糕的体验:不仅面临着发热和电池续航时间短等问题,就连手掌投影显示器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也不尽人意。
但凡跟手机「近」的品类,差异化是唯一的出路。因为手机面向的是大众市场,考虑的是普适性需求,做得越垂直,就越有机会。”
做新的硬件产品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定义全新的品类,AI原生硬件;另一种是在已有品类上做创新和提升,比如AI眼镜。从目前看,基于已有成熟硬件品类,在保证优秀基础体验的前提下,用大模型来锦上添花是一条更为稳妥的路线。
现在AI眼镜里,卖得最好的当属Meta。截至目前,Meta的AI眼镜已经在全球销售了超100万台。
初代Meta眼镜的官方重量为49.2克,这一代Meta眼镜的官方重量为48克,始终维持在消费者佩戴眼镜的舒适区内。也正因为如此,Meta眼镜可以真实地在生活中长时间地使用。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手机之所以能成为现在最核心的计算中心,并不是因为它更智能,而更是因为它更便捷,容易访问。
PLAUD AI主打的产品叫Plaud Note,是一款AI卡片录音机。它能贴在iPhone背面的卡片,接入了大模型,能够实现录音、整理和摘要等功能。
就这样一款看似简单的产品,却交出了极其优秀的商业成绩单。截至目前,Plaud Note已交付超30万台,年化收入1亿美金,连续2年达10倍增长。
在相当长时间里,录音笔赛道被认为是一个很小的赛道,录音笔全球出货量只有五六百万。像索尼、飞利浦等上一代录音笔巨头已经不在这个领域进行投入币游多设备兼容性,产品形态已经十年没有创新了。
而这恰恰带来了机会。用PLAUD AI CEO许高的话说,“录音笔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厂看不上,小公司搞不定的一个事情。”由于海外市场没有AI录音笔,Plaud Note替代的过程也相对顺利。
“就好比你要放置物品,选择哪张桌子是很重要的。要是一个东西到处都能摆,那么人们对它的预期和目标受众群体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
但回过头来想,消费硬件的逻辑从来就没有变过。谁能成为新时代的计算中心这事,不是由产品形态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产品体验决定的。